【1】亨利·卡蒂埃·布列松 -------决定性瞬间


25.jpg


亨利·卡蒂埃-布列松(Henri Cartier-Bresson,1908年8月22日-2004年8月3日)法国著名的摄影家。他大概是所有喜欢摄影的人都听过并敬仰的名字。他被冠以很多头衔,新闻摄影之父、街头摄影大师等等。多少年过去了,布列松的影像精髓一直深深的埋在摄影人的心里。没有一个特别全面的语言来形容他的作品。只能敬仰他的才华和努力。

7.jpg



12.jpg



22.jpg



32.jpg



31.jpg



1.jpg



5.jpg



17.jpg



27.jpg



28.jpg



2.jpg



4.jpg


1908年8月22日,亨利·卡蒂埃·布列松(Henri Cartier-Bresson)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香特鲁小镇(Chanteloup-en-Brie)。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纺织厂,母亲的家族则世代经营棉花,并在诺曼底地区拥有一个很大的农场。布列松并没有顺从家里的意见去经商,而是转向了摄影。我们应该庆幸他做了这样的选择。布列松最早是在立体派画家安德烈·洛特的工作室学习,这也为他以后对街头几何式的构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。1936年,他还担任过电影导演让・雷诺阿的助手,这些经历都对他的摄影意识起到了一定的影响。所以他有的画面就和电影中的一个场景一样,好像是设计好的。

3.jpg



11.jpg



19.jpg



9.jpg



33.jpg



30.jpg



20.jpg


布列松提出了摄影史上最著名的“决定性瞬间”观点。他认为,世界凡事都有其决定性瞬间,他决定以决定性瞬间的摄影风格捕捉平凡人生的瞬间,用极短的时间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内涵,并使其成为永恒。《玛丽莲·梦露》就是如此,布列松在梦露不经意间抓拍了这张照片,从这一凝固的瞬间里,人们看到了梦露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度。

18.jpg


布列松认为,摄影作品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,每个摄影师都应深具尊严感,都应意识到:无论一幅摄影作品画面多么辉煌、技术多么到位,如果它远离了爱,远离了对人类的理解,远离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,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。布列松的立意是高远的,但他选取的素材通常都是微小的。“在摄影中,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。”因而,他的相机对准的都是我们现实中可见的、熟悉的人和物,是他让我们发现,在这习以为常中有美和感动。

6.jpg


《男孩》(1958)就体现了这种风格。它的题材并不重大,一个男孩的两只手里,各抱一个大酒瓶,踌躇满志地走回家,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。照片中的人物,情绪十分自然真实,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。但是我们在他这些抓拍的照片看出了等待,因为布列松也没有那么幸运,我们也会怀疑,怎么布列松就能拍到那样的画面,而我们却没有。这不是幸运的问题,因为好的摄影师,总是在一个地方预测一些画面的发生,所以他们就在那里等着,等那个让画面完美的事物出现。

8.jpg



10.jpg



13.jpg



21.jpg



26.jpg


他曾在一个访谈中说到,摄影是冥想的过程。对于概念,某个特定的状况,或某个问题,我们要清楚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,而摄影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。这些过程、状况或者问题,借着日常生活向我们显现,我们必须要保持警觉并知道什么时候去捕捉那些精彩的瞬间,通常这都是靠预感或是直觉,很难说清楚我们是为什么在某个瞬间按下快门,那个瞬间突然就来了,就在那儿,是那个瞬间出现在我们面前。所有事物都在那儿,是机遇的问题,有时你必须要用念力去让那些机遇发生。他曾说:“我就是一束神经,等待着时机,时机越来越近,越来越近,突然显现,这是一种身体的愉悦,是舞蹈,时间和空间都具备。看就是全部。”所以我们平时要多注意观察我们周围,你会发现另外一种,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很普通不过的美。用好你的相机,看到好的场景,就快速起拿起相机,然后拍摄,在别人注意到你之前就完成。

14.jpg



29.jpg



15.jpg



24.jpg



23.jpg



如果想看大师完整版的精美的画册,可以到中国摄影出版社天猫官方旗舰店去购买。
http://zgsycbs.tmall.com/?spm=a1z10.3.0.0.0EVgvl

3 个评论

不一般的预期 不平凡的等待 功于平时积累 成在担当世界
很好,学习了,开始练习
梦一样的摄影 我的追求!

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